<table id="8quoz"><strike id="8quoz"></strike></table>
      <track id="8quoz"></track>
      中科健康(體檢)廣場LOGO
      工作日 07:30-16:30
       
      當前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健康體檢知識 | 詳細

      維生素B12,一旦缺乏有多可怕?提醒:3類人要及時補,防老年癡呆

      發表時間: 2023-04-28 09:47:05 PV 739 次
       
      TAG標簽:   健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攝圖網_504916742_形成狀的黃藥丸在木后腹骨上按B12字母(企業商用).jpg


      趙叔今年62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業余養生專家”,平日里凡是關于養生的電視節目,一期都不舍得落下,還認真做筆記,時常給他的老伙伴們“上上課”。


      在飲食方面,趙叔更是個堅定的素食主義者,只吃應季蔬菜,而且只用清炒或者燉湯的方式烹飪,主食吃得很少,除了過年過節夾兩筷子肉以外,幾乎見不到葷腥。對于內臟、下水這些吃食,趙叔更是聞見味就皺眉頭。


      大家都笑稱:“誰生了大病都不新鮮,老趙肯定沒事!


      然而,不久之前他的棋友發現,趙叔在下棋的時候,經常莫名其妙的失手掉下棋子,而且經常突然間對著棋盤發愣,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雙眼迷離。在棋友的關切下,趙叔說:“有時突然間手指尖兒沒勁,腦袋發蒙,忘了自己在干什么,什么也記不住!


      棋友讓老趙趕緊找兒子帶他去醫院看看。令人納悶的是,到了醫院以后,常見的檢查都做了一遍,也沒發現什么異常,就連老年人常有的“三高”,老趙也一樣不占。


      這時,一個有經驗的大夫讓他去查一下血清維生素B12濃度,一查果然找出了問題,他的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只有59.7pmol/L,被診斷為維生素B12缺乏癥。


      那么,維生素B12是什么?為什么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手指沒勁”和“記性變差”?這就要從這種珍貴物質的來源和性質說起。


      神奇的鈷胺素,紅色的“黃金”


      維生素B12又稱鈷胺素,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純品呈現血紅色,對酸和堿非常敏感,極易受到破壞。


      維生素B12的發現之路充滿坎坷,它的問世,創造了四宗“最”:發現最晚、結構最復雜、儲量最少、價格最貴。


      這種大分子的結構高度復雜,是一種多環系化合物,很多科學家在得知維生素B12被發現后,都直言難以相信自然界會生成結構如此精妙的物質,以至于懷疑它“維生素”的定位。實際上,直到今天人類也沒有發現比它結構更為復雜的天然維生素。


      此外,維生素B12還擁有兩個“唯一”:


      一是唯一含有金屬元素的維生素。與其它水溶性維生素不同,維生素B12本質上是一種鈷離子的絡合物,而鈷離子對于紅細胞的數量、形態和功能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可以幫助人體維持造血機能,使血液處于正常狀態。


      二是唯一無法直接被吸收的維生素。在食物中,維生素B12是以蛋白質復合物的形式存在。進入消化道以后,在胃液和腸液中大量消化酶的作用下,化學鍵被切斷,維生素B12被釋放出來,重新成為游離態,并與胃粘膜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內源因子(IF)復合,然后以復合物的形式被吸收。這種復雜的吸收方式,使得人體內維生素B12的含量很少,只有約3毫克。


      然而,真正讓維生素B12“身價倍增”的,是它的來源??自然界中所有的維生素B12都是由微生物制造的!


      也就是說,所有高等動植物,包括人類,都只能通過攝入食物的方式來獲取極其有限的維生素B12。


      在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盡管已經實現了維生素B12的人工合成,但復雜的路線和高昂的成本,使得維生素B12只能通過微生物發酵的方式進行批量制備。據統計,目前全球維生素B12的年產量只有約70噸,可謂是“紅色黃金”!


      既然維生素B12如此寶貴,它的功能是什么?缺少它又會導致哪些疾病呢?


      缺乏維生素B12,小心這幾種疾病找上門


      維生素B12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直接參與了人體兩個上游代謝途徑。


      一是作為甲基轉移酶的輔因子,參與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反應。這些反應是人體合成氨基酸、含氮堿基等物質的基礎,而這些物質則是構成蛋白質和基因的基本模塊?梢哉f,如果人體沒有維生素B12,就像是摧毀了火車上一半的螺絲釘,隨時面臨著未知的危險。


      二是促進葉酸在組織內的循環!叭~酸”這個詞可謂是近些年的熱點,它可以促進碳水、脂質和氨基酸等各類營養物質在體內的代謝。當維生素B12缺乏時,從甲基四氫葉酸上轉移甲基的活動減少,使葉酸轉變為無法代謝的形式,導致葉酸缺乏癥,引起人體代謝紊亂。


      正是由于這兩個功能太過于“基礎”,使得維生素B12的缺乏猶如“釜底抽薪”,所引起的疾病十分復雜、多樣,以下幾種疾病就是代表。


      1.阿爾茲海默癥

      阿爾茲海默癥,也就是人們熟悉的“老年癡呆癥”,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對中老年人危害極大。目前,對于阿爾茲海默癥的發病機理還沒有完全清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維生素B12的缺乏會提高阿爾茲海默癥的發病幾率。


      醫學領域全球頂級雜志《柳葉刀?神經學》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神經系統中一些脂蛋白的合成是導致阿爾茲海默癥的因素之一,而維生素B12參與了這些脂蛋白的合成,具有維護神經系統的功能。


      長期缺乏維生素B12會引發神經髓鞘代謝異常,并使大腦功能出現退化,出現四肢末端震顫、麻痹、認知障礙、反應遲鈍、記憶力降低等癥狀,并最終導致阿爾茲海默癥的發生。


      2.惡性貧血

      惡性貧血是一種典型的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疾病,以巨幼細胞貧血為普遍征象,患者可出現易感冒、乏力、頭暈、消化不良、舌頭發炎等癥狀,與遺傳和生活方式都有關系。


      生理學研究顯示,造成惡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不是食物結構問題,而是患者消化道內缺少內源因子,導致維生素B12吸收障礙。維生素B12能參與琥珀酰輔酶A的生成,而琥珀酰輔酶A又與血紅素的合成有關,因此維生素B12的缺乏會造成紅細胞數量減少,形態異常,功能減退,誘發惡性貧血。


      對于惡性貧血患者,需要終生定期補充維生素B12,否則一旦病情進展,會進一步引發甲亢、類風濕關節炎、心肌炎等疾病,威脅生命。


      3.冠心病

      維生素B12在促進葉酸代謝的過程中,能夠將甲基轉移到同型半胱氨酸上,維持細胞代謝的動態平衡,因此維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輔酶。維生素B12的缺乏會導致大量的同型半胱氨酸無法被甲基化,積累在細胞中,隨著濃度升高而進入到血液中,引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一種慢性疾病,一般沒有自覺表現,但長時間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造成血管內皮的性狀發生改變,血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不可逆的損傷,加大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嚴重者還有可能導致腦卒中,嚴重威脅心腦血管健康。


      4.骨質疏松和行動能力下降

      2013年發表在醫學權威期刊《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維生素B12缺乏癥導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骨質疏松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該研究發現,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激活破骨細胞的生成和活動,抑制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從而降低骨密度,減少骨骼血流量,導致骨質疏松。


      與此同時,缺乏維生素B12還會造成肢體神經代謝異常、脫脂化嚴重,從而使患者出現四肢無力、步履蹣跚的情況。加之患者骨骼受損,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行動能力。


      缺乏維生素B12導致的疾病可謂“招招致命”,那么哪些人群容易被維生素B12缺乏癥“盯上”呢?


      這3類人群請警惕!補充維生素B12不可忽視


      研究發現,人體中維生素B12的含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失,因此中老年人是維生素B12缺乏癥的“主力軍”,尤其以下幾類人,更要提防缺乏維生素B12帶來的惡果,防止阿爾茲海默癥等疾病的發生。


      1.長期素食的人群

      在自然界中,維生素B12主要在儲存在動物體內,植物中維生素B12的含量很少,因此長期以植物性食品為主的單一飲食結構很難滿足人體對于維生素B12的需求。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議中老年人保持平衡膳食,不但要攝入適當的主食、水果和蔬菜,也要吃足夠的肉、蛋、奶,每周最好攝入25種以上的食物。


      對于因為生活習慣或宗教信仰等原因,長期保持素食習慣的人群,應當定期補充維生素B12,并定期監測血清維生素B12水平,以免造成缺乏。


      在食物的選擇方面,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包括動物內臟、優質瘦肉、深海魚肉、雞蛋和牛奶,其中動物肝臟中的含量最高,是補充維生素B12的不二之選,可以適當多吃。


      2.慢性胃腸道疾病患者

      如前所說,胃腸道中的內因子是維生素B12吸收的關鍵,因此胃腸道疾病可能造成維生素B12吸收困難,如胃黏膜損傷、慢性胃潰瘍、慢性腸炎、回腸末端潰瘍、慢性腹瀉等,均是維生素B12吸收水平的限制因素。


      如病程已超過5年,或者出現營養不良的征兆,那么維生素B12缺乏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特別地,對于接受胃腸道切除手術、消化道重建手術的患者,術后最好請醫生進行專業評估,并進行一段時間的營養學追蹤觀察,判斷是否有必要補充維生素B12。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大多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或者二甲雙胍來控制血糖,但近些年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會引發體內維生素B12水平降低。


      雖然具體的機制目前仍有爭議,但動物模型實驗表明,二甲雙胍會競爭性結合內因子,從而抑制維生素B12的吸收。也有觀點認為,二甲雙胍能使胃腸道菌群發生改變,進而影響維生素B12的濃度。


      對于長期口服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應當每年評估一次血清維生素B12水平,一旦發現缺乏,應當立即征求醫生的意見,必要時進行補充。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963558

      上一篇   白頭發突然越長越多,是人老了?可能是身體缺這4種營養
      下一篇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哪種油更健康?提醒:這4種油建議遠離
       
       
      最新公告| 公司介紹 | 專家團隊 | 合作網站 | 企業郵箱 | 贛ICP備13007198號-1
      江西中科健康體檢中心@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 36010202000308號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288號  
    1. 久草网在线视频